金融“大咖”共探全球金融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财经作者:小编2024-02-06

  为深入探索全球金融业高质量发展之路,在9月3日举办的2023中国国际金融年度论坛上,国内外金融机构负责人与金融领域知名专家学者围绕中国式现代化与金融业高质量发展、金融助力共同富裕、数字化驱动金融变革、金融风险应对与投资新机遇等议题进行广泛交流研讨。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讯(记者 王红茹) 为深入探索全球金融业高质量发展之路,在9月3日举办的2023中国国际金融年度论坛上,国内外金融机构负责人与金融领域知名专家学者围绕中国式现代化与金融业高质量发展、金融助力共同富裕、数字化驱动金融变革、金融风险应对与投资新机遇等议题进行广泛交流研讨。

  本届论坛形式多样,创新设计了“深化ESG理念 探路可持续发展:中英对话经济发展新动能”圆桌对话环节,深度交流ESG领域的国际实践经验,拓展中英绿色金融合作新领域,为观众带来了一场具有国际水准和市场前瞻性的思想盛宴。

  中国国际金融年度论坛自2005年创办至今,已连续成功举办十八届,是中国金融业改革开放的宣介平台、国际金融前沿热点的交流平台和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展示平台。

  在论坛全体大会上,与会嘉宾就大会主题“守正创新 开放引领全球经济重塑与金融业变革”展开深入讨论。

  北京市市委、副市长靳伟表示,北京是国家金融决策管理机构所在地,金融资产的总量超过了200万亿,约占全国的一半,汇集了大量的中外资金融机构和国际金融组织。目前,北京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持续提升,北京的贷款利率保持在历史低位,上半年各类企业直接融资居全国首位。同时,北京金融改革的开放迈向了新台阶,落地了全国首个认股权的综合服务试点,基础设施的公募REITs试点规模在全国领先,正式获批组建全国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中心,全球的金融科技中心城市北京连续四年位列全球第一等。面向未来,北京市将持续深化金融业的改革发展和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推动更多区域金融合作在京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周亮表示,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加快绿色化、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银行保险业要坚定不移地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发展绿色金融,处理好发展与减排、整体与局部、当前与长远的关系。为加快发展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金融监管总局将着力准备5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健全规则标准。二是创新产品服务。三是强化风险管理。四是完善日常监管。五是推进国际合作。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首席律师焦津洪表示,提振投资者信心,要靠完善的法治、严格的监管执法和健全的投资者保护。通过加强监管执法,推动上市公司改善公司治理,提高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的质量,及时清除市场里面的“坏鸡蛋”和害群之马,维护市场秩序。近年来,中国证监会积极推进资本市场的法制建设,强化监管执法,着力提升投资者的保护力度,取得了显著成效。包括大力推进法治建设,一批管长远、管根本的基本制度相继落地,资本市场的法律体系日益完善。

  中国人民银行国际司司长金中夏表示,近年来,人民银行会同相关金融管理部门主动有序推动金融业开放,推动金融服务业市场准入大幅放宽。金融市场开放不断深化,人民币国际化取得稳步进展。中国是近年来金融业开放水平排名提升最快、改善幅度最大的国家。同时,人民币已成为全球第五大储备货币、第五大支付货币、第五大交易货币和第三大贸易融资货币。下一步,在推动金融业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方面,中国人民银行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完善准入前国民待遇+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形成系统性、制度性的开放局面。二是优化营商环境。三是确保金融管理能力与开放水平相匹配。

  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郑薇表示,上半年我国外汇市场稳定性和韧性不断增强,跨境资金流动平稳有序。初步统计,2023年上半年我国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我国经常账户的顺差1468亿美元,处于历史同期的高水平,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是1.7%,继续处于合理均衡的区间。国家外汇局坚持深化改革,助力跨境投融资高水平开放。继续深化金融市场双向开放,优化熊猫债和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债券市场配套的政策管理,不断完善境内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的政策,有序推进合格境内投资机构对外投资业务的发展。

  英中贸易协会会长、前英国财政部国务大臣Lord Sassoon表示,在过去的十年,伦敦和中国一直在协作,共同探索了很多的金融项目。上海和伦敦(沪伦通)的机制推出之后,为两国提供了更多的跨境投资机会,并且让两大金融中心资本市场连在了一起。最近也推出了深圳和伦敦股票市场的互联互通,为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围绕着“新经济、新机遇:中国式现代化与金融业高质量发展”议题,学界、金融机构纷纷建言献策。

  中国工商银行副行长张伟武表示,作为国有商业银行,要紧跟国家战略,落实好服务实体经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大任务,强化创新驱动,培育数字动能,支持绿色发展,以金融高质量发展助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要坚持创新驱动,着力推进科创金融和数字化转型。工商银行在运用投贷联动、投保联动、投债联动等方式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等提供融资支持。在数字化转型方面,工商银行全面推进数字工行品牌建设,打造数字生态、数字资产、数字技术、数字基建、数字基金五位布局,构建数据驱动的经营管理新模式。

  中国农业银行副行长刘洪表示,金融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必不可少的要素,要充分立足“大国小农”的国情农情,找准关键领域,加快模式创新,着力探索金融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路径。当前应聚焦五个方面重点发力:一是支持粮食稳产保供,守住端牢中国“饭碗”底线;二是服务现代农业产业“链式”发展,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三是发挥好金融的“桥梁”作用,助力涉农“产业-科技-金融”良性循环;四是创新服务农村绿色低碳转型,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五是推动农村普惠金融扩面升级,促进小农户与农业农村现代化有效衔接。

  英国商业贸易部国务大臣Lord Johnson表示,伦敦是全球金融的中心,中国的金融企业在伦敦生态系统中非常重要,有40多家中国金融机构在伦敦都有业务。英国政府欢迎这些金融机构对于两国经济以及对于世界经济做出巨大贡献。英国的资本市场对于中国企业融资非常有利,沪伦通和伦敦深圳的股票互联互通可以让你直接进入全球市场。欢迎中国投资者来到英国进行投资。

  交通银行副行长郝成表示,交通银行将科技金融作为着力打造的四大业务特色之一,主动服务国家重点区域,发挥金融控股集团多牌照优势,并在设立“科创基金”、参与投贷联动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不断升级金融服务。目前,交通银行已经为全国2.86万家高新技术企业、2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和1.2万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供了授信支持。交通银行坚持探索集团协同模式,致力于为企业提供差异化的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方案。针对科技型企业不同生命周期特点,交通银行通过“商行+投行”“境内+境外”“融资+融智”“股+债+贷”等综合服务,为企业提供多样化融资支持。

  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有限公司联席行政总裁廖宜建表示,世界银行数据显示,中国目前占全球货物出口的14%,是目前所有国家中的最大占比。作为全球最大的贸易融资银行,汇丰会继续助力巩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同时,通过推动贸易和金融服务的进步,满足国家经济发展的需求。在帮助企业发掘更多海外新机遇方面,汇丰有三个想法:第一,金融数字化;第二,支持国家实现“双碳”目标;第三,中国与世界的互联互通。未来,汇丰会继续发挥好金融桥梁作用,为中国高质量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党委委员、寿险公司党委书记利明光表示,金融保险业要履行好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使命,必须心怀“国之大者”,把自身改革发展融入国家发展和人民群众最需要的领域。就保险业而言,就是要坚持“保险姓保”,进一步发挥核心功能,加大对实体经济的风险保障和资金支持力度,深度融入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中国人民保险集团副总裁才智伟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描绘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愿景,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要构建“保险+服务+科技”的新模式,推动保险业融入中国式现代化。中国人保在服务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增进民生福祉、服务安全发展、保障高水平对外开放等四个方面积极融入中国式现代化。新阶段的保险业要在以下方面重点突破:一是改进商业模式;二是推进科技赋能;三是强化风险管理;四是更好地发挥保险资金作用。

  针对时下热门的ESG(指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问题,本次论坛开辟了专题讨论,在“深化ESG理念 探路可持续发展:中英对话经济发展新动能”对话环节上,众嘉宾参与对话并发表了真知灼见。

  中国银行风险总监刘坚东表示,对商业银行来讲,最重要的一个目标是要做好资金和实体产业的连接作用,需要深化以ESG理念为核心的良性循环模式,在提高自身发展能力的同时,发挥好引领的作用,推动实体经济转型。商业银行首先要充分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将ESG的理念融入企业的核心价值,融入整体的规划当中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愿景,构建有利于持续发展的组织架构和政策体系。

  建设银行董事会秘书胡昌苗表示,建设银行是第一家在香港上市的国有银行,港股全流通,我们96%的股份是H股,很多投资者是境外的投资者,其中大概四五百亿的股份掌握在坚持ESG投资理念、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机构投资者手里。因此,做好ESG管理,推动ESG治理,做好ESG方面的披露,对建设银行既是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投资者的要求。

  中国邮储银行副行长徐学明表示,ESG理念倡导经济繁荣、环境可持续,也倡导社会公平,其内涵和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双碳目标高度契合。发展可持续金融、绿色金融的意义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二是可持续金融是推动绿色低碳转型的必然要求;三是可持续金融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高伟绅律师事务所全球高级合伙人Adrian Cartwright表示,私人资本非常关键,能助力实现中国和英国确定的相应目标,包括中国2060年的净零目标,以及2030年实现碳达峰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大量的资本,体量非常大。私人资本在这种情况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资金来源。

  励正集团亚太区总裁Kerrigan Procter表示,励正集团一直以来很重视ESG。在ESG挑战方面,ESG的政策框架、数据、披露、绿色分类都要保持一致性。此外,各国都需要努力和保持对话,应继续支持公司在透明度和信息披露方面的共同要求,支持跨境投资和低碳转型。还要开展国际合作,充分利用科技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

  施罗德投资集团中国事务主席Sebastian Wood表示,要推动创新,“产”和“政”需共同努力,尤其在可持续性和气候这两个领域更是如此。因为这两个领域涉及面广而且复杂。“我们和政策制定者、商会以及非政府组织在全球开展广泛的合作,在中国我们也积极地分享了经验做法,积极参与英中绿色金融工作。”